<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好!今天是 2023年2月9日 星期四 下午 13:54:51 
        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它山之石
        上海:垃圾分类“愿不愿” 上海探索给答案
        2019/7/5   发布人:365bet官网平台_365体育投注官网_365娱乐app官方版下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阅读:162050

        一杯没喝完的珍珠奶茶要怎么分类投放?大骨头是湿垃圾还是干垃圾?矿泉水瓶的瓶盖和瓶身都属于可回收物吗?……上海进入垃圾分类“硬约束”时代后,如何细分生活垃圾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不过本报记者采访时,听到更多的是另一种声音:“焦点不要放在‘怎么分’,应该更关注‘做不做’。”

        如何解决“做不做”问题,基层社区、商务楼宇、园区企业各显神通亮妙招,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区:协商投放时间、设置洗手池,有规矩也有温度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是现今上海对全市居民小区立的规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尴尬。比如上班族早出晚归,设定的投放时间内不在家,投不了垃圾怎么办?再比如,湿垃圾开袋倾倒后,手上沾了污渍,脏兮兮的怎么出门?记者采访发现,通过推行“一小区一方案”,很多小区民主协商确定投放时间,贴心设置洗手池,让刚性制度也有了人性温度。 

        静安区蒋家巷社区按照“两头里面顾一头”原则,在东海园、兴海城和贤居天下组成的居民小区内,设置了让居民们普遍都能接受的投放时间。“上午投放时间照顾退休老人,晚上投放时间照顾上班族。”蒋家巷社区居委会主任季春娣介绍,上午8点到10点,老人们菜买回家择好、打扫完家务正好下楼投放垃圾;晚上7点到9点,晚归的上班族吃完饭、洗好碗也赶得上投放垃圾。“不同群体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大家很配合。”季春娣说。 

        7月2日上午,汉中小区居民李连口娴熟地打开塑料袋,将一袋菜叶子倒进湿垃圾桶,再把塑料袋投入干垃圾桶。与湿垃圾“亲密接触”后,手上沾了些许污渍,他随即走到投放点旁的洗手池,用肥皂擦擦,再拧开水龙头冲洗一番,出门遛弯去了。记者发现,上海多个小区都在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旁设置了洗手池,有的还在考虑到冬天装个小厨宝供应温水。小小妙招,让居民开袋投放湿垃圾不再有卫生方面的顾虑。 

        外企:一个党员负责两三个“四合院”,特色管理“赶时尚”

        7月2日下午,上海安远路的玫琳凯大厦内,来自济南市某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考察学习垃圾分类工作。这家外资企业运营的办公楼宇,用特色管理追赶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一年多来成效显着,也成为很多城市前来取经的必打卡之地。 

        走进玫琳凯大厦五楼办公区,宽敞的会客区一角是一排白色橱柜,但走近一看,其实是抽拉式的四分类垃圾投放点。与上海市发布的分类标识颜色相对应,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专门采购了红、蓝、棕、黑四色垃圾袋,便于提醒员工和访客分别投放不同的垃圾。 

        “硬件设施只是一方面,对员工分类投放习惯的引导和管理更重要。”该公司党总支书记安从真告诉记者,公司运行垃圾分类一年多来,员工工位垃圾桶的设置已经从1.0版本提升到了3.0版本。没有分类之前,每个工位放一个垃圾桶,员工不管什么垃圾都往里面丢。去年刚开始分类时,两个工位合用两个垃圾桶,分别投放湿垃圾和干垃圾。现在是4个工位合用一个垃圾桶,只允许投放干垃圾,而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必须走到办公区设定的少数几个投放处分类投放。 

        如何保证员工们都能遵守新规则呢?该公司占员工总数10%的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每4个工位我们称为‘四合院’,每一名党员负责指导督促两到三个‘四合院’的垃圾分类。”安从真说,每天下班前保洁员都要对各“四合院”的垃圾桶进行检查,发现垃圾错投暂扣垃圾桶一周,这一周内相关员工就失去了随手投干垃圾的便利,必须走到集中投放点扔垃圾。一旦同一名党员负责的“四合院”一年内两次被收走垃圾桶,那么该名党员年度评优就要受限。一年多来,整个公司只被保洁员收走过两个垃圾桶,事实证明这个模式挺不错。 

        园区:就地处理“自产自销”,湿垃圾减量90% 

        占地约8平方米的“环保空间站”内,一台约一人高的机器每天“吃”进数百公斤湿垃圾,经过“消化”后吐出绿植肥料,并用于公共空间绿化栽植养护。同乐坊文化创意园采取“就地处理、自产自销”模式,使湿垃圾减量90%。 

        上海同乐坊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东林军介绍,园区拥有50多家中外企业和10多家餐馆,自去年花30万元购置湿垃圾处理机后,同步开展了垃圾分类投放。餐馆产生的厨余湿垃圾、其他企业员工食用外卖后的剩菜剩饭和瓜果皮等,自行分类投放到湿垃圾桶。园区工作人员定时收集后投入处理机,通过搅拌、冲洗、挤压、烘干等工艺流程,约5小时后,一小部分达标污水被排放,其余的被分解成油和渣,油可以深加工成生物柴油和洗涤添加剂,渣就是肥料,可用于绿化。 

        “垃圾分类前,园区平均每天外运25桶约2000公斤垃圾,其中干垃圾18桶、湿垃圾5桶、可回收物2桶。分类后,平均每天垃圾总量减少了约28%。”东林军说,按照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政策,每桶湿垃圾收费60元,分类前园区平均每天湿垃圾的外运处置费为300元。现在处理机就地处理湿垃圾,每100公斤产生10公斤肥料,减量90%且无需外运,机器电费和少量的用水加起来每天成本只要80元左右。与分类前相比,湿垃圾处理每天可节约220元,一年就能省下约8万元。 

        据悉,上海正在逐步建立湿垃圾就地、就近、集中相结合的分类处理体系。单位自行购置处理设备就地处理,让湿垃圾不出门也成了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