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好!今天是 2023年2月9日 星期四 下午 13:54:50 
        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它山之石
        【河北日报】任县:小屯村的垃圾这样分
        2019/8/2   发布人:365bet官网平台_365体育投注官网_365娱乐app官方版下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阅读:162053

        农村垃圾分类怎么搞?

        任县小屯村经过实践,在这方面有不少经验。

        走进这个村子,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配有一绿一黄两个垃圾桶,绿桶放可堆肥垃圾,黄桶放不可堆肥垃圾。村民们不用出门倒垃圾,一早一晚,保洁员准时上门收集。

        实行垃圾分类前不是这样。垃圾攒多了,放筐里背到村外,找一块空地,一倒了之。

        小屯村的“垃圾倾倒史”,是任县探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一个缩影。

        一年前,任县以小屯村为发端,先行先试三个月后,又新增张庄村、大寨村等试点村。今年年底前,全县要有39个村庄试行垃圾分类。

        为什么小屯村的做法能坚持至今?可取之处在哪儿?

        1

        乡亲出主意,分类不费劲

        “乡亲们出来看,大街有了收购站;三轮车大街停,车上放着四个桶;又有蓝来又有绿,垃圾分类要牢记……”7月5日傍晚,任县小屯村保洁员僧杏云骑着垃圾收运车,开始挨家挨户收集垃圾,车上的小喇叭反复播放着这则顺口溜。

        顺口溜的作者叫王合申,也是小屯村村民。他告诉记者,这是他按照垃圾分类的内容自己琢磨出来的,原则就是要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一边说他一边唱起来:“塑料袋、食品袋,还有家里的衣裳片儿,不可堆肥放一块儿;瓜果皮、烂菜叶,这些可以倒一块儿;烂纸箱、啤酒瓶,收拣起来也有用……”

        小屯村的垃圾分类,不只是说得顺溜,实际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也走过弯路。”任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国强说,县里之所以选择小屯村作为试点,主要是因为这个村“条件”好,一是人口少,才600来人;二是村里环卫标准一直不错。

        但山歌好唱难起头,在小屯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小山看来,村里的垃圾分类开始并不容易。

        2018年7月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有不少村民质疑:“一些大城市都搞不好垃圾分类,咱们一个小村能行吗?”

        再三讲政策、做工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垃圾分类才是长久之计。

        最开始,小屯村参照一些城市标准,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其他”三类。

        “这个‘三分法’一提出来,就把村民搞糊涂了!”刘国强说,垃圾分类,城乡有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概念模糊,涉及种类又过于具体,不仅村民分不清,就连受过培训的保洁员一时半会儿也搞不明白。

        垃圾分类一开始就“分”不下去了,相关部门直挠头。最后决定,既然村民同意分、愿意分,不如听听村民的建议,到底该咋分?

        村民们商议再三,最后说,既然俺们说了算,不如用“四分法”——第一类是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就是村民认为能卖钱的”;第二类是餐厨垃圾、农作物秸秆、杂草落叶等,这一类是可堆肥的;第三类是建筑垃圾、废衣物等,这一类属不可堆肥垃圾;第四类是废旧电池、灯泡灯管、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

        “听上去多了一类,其实理解起来更简单,大伙儿都明白。”村民冯彦说,说白了,就是先把垃圾分为“能沤肥”和“不能沤肥”,再进一步把“不能沤肥”的分为“可卖钱”和“不可卖钱”的。

        在冯彦家里记者看到,小院整洁有序,一个角落摆着两个垃圾桶。“一个放能沤肥的,一个放不能沤肥的。”冯彦认为垃圾这样分既容易理解又不费事,杂草、落叶能沤肥,破鞋、烂袜不能沤肥,啤酒瓶、旧报纸能卖钱,积攒多了卖给保洁员。

        像冯彦一样,村里每家每户都免费领到两个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

        宣传同时铺天盖地:村里文化墙上贴了宣传画;开了好几次培训会,放映《塑料王国》等环保题材电影……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了小屯村的热门话题。

        “除了个别老人分不清,几乎没有‘钉子户’。”僧杏云说,实行垃圾分类后,保洁员除了要打扫卫生,还要上门收集垃圾,工作量增加了,配备标准也提高了,原来是500∶1,即500名村民配备1名保洁员,现在是300∶1,600余人的小屯村,现在有2名保洁员。

        2

        村民有实惠,垃圾有去处

        每天18时30分,保洁员僧杏云准时推着垃圾车出门,沿街收集垃圾。

        和一年前相比,僧杏云的垃圾车变了样。

        以前,她的垃圾车是黄色的,只有一个车斗,需要用脚蹬。她把清扫的垃圾一股脑儿往车里倒,车子满了,就推到村口的垃圾池,倒进一个勾臂式垃圾箱。

        现在,她的垃圾车是绿色的电动三轮车,车后座上放了四个垃圾桶,桶上都贴着标签: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记者注意到,垃圾车上除了扫帚、夹子等清扫工具,正中间还放着一台秤。

        这是做什么的?

        僧杏云解释,她在上门收集垃圾时,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会以高于市价20%的价格来称重收购。

        说着,她掏出一本随身携带的记录本,只见上面清楚地记着从谁家收了几个啤酒瓶、几斤旧塑料、几斤旧报刊,同时标明收购价和总钱数。

        “垃圾分类后,村里都没有收废品的了!”僧杏云笑着说,这些可回收垃圾统一交中转站后,将集中销售给收购站。如果中间再有差价,中转站还会进行返还。“村民得了实惠,有积极性。”

        源头分类,只是起点。垃圾收上来,如何“吃”下去?

        刘国强介绍,县里在每年列支“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置”财政预算资金的基础上,财政追加3950万元,建设了大屯乡垃圾转运站等5座垃圾中转站,日转运能力达500余吨。同时还增设845个垃圾箱,购置了大型自卸车、勾臂车、铲车、保洁车等设备。

        “垃圾种类不同,收运车辆也不同。”小屯村西口,一台密闭式压缩垃圾转运车停了下来,司机吴中华将“可堆肥”垃圾倒在车里,整个过程没滴漏,随后这些垃圾被运至大屯乡垃圾转运站。

        记者赶到大屯乡垃圾转运站,看到东侧设有一个堆肥点,周边闻不到异味。

        “我们按照堆肥专家要求,从湿度、温度等方面严格把控,及时翻垛,保证堆肥充分发酵,一般20天左右就能完成。”大屯乡垃圾转运站站长王丽格说,附近有一家蔬菜育种基地,双方签了协议,有机肥供不应求。

        此外,不可堆肥垃圾中的砖头瓦块等建筑垃圾,转运至指定的废弃坑塘,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或健身广场;废衣物等转运到发电厂等企业焚烧处理;有毒有害垃圾集中运至专业公司;不能还田的农作物秸秆,则运到该县一家养殖企业用生物酶发酵方法制作养殖饲料,变废为宝。

        刘国强说,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分类,整个系统才能形成闭环。

        3

        实时可监控,防止出漏洞

        在跟踪小屯村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记者发现,垃圾转运车司机吴中华严格按照规定路线和规定时间停泊。他告诉记者,车上装有定位系统,如果不按照规定作业,监管人员很快会发现,还要进行违规处理。

        农村人不太讲究,在传统模式下,仅依靠村民自觉和人工现场巡查,难免存在监控不到位、清运不及时的问题。

        怎么管?谁来管?

        据了解,任县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标择优选择了润义公司,签订有偿服务协议。并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协调中心,利用“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县垃圾清运作业状况的全程实时监控和管理。

        在该中心记者看到,管理平台大屏幕上的任县地图中,分布着许多正在移动的绿色图标。润义公司任县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这些绿色图标对应的就是垃圾转运车,移动状态表示车辆正在作业。通过这个平台,垃圾转运车的具体位置、行驶路线、油量状况等,轻点鼠标就能在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

        “我们在每一辆垃圾转运车、自卸车上都安装了定位系统、油耗传感器、监控探头信息终端设备。”管理员孙晶说,如果车辆出现超时停泊、线路偏移等情况,平台可自动发出警报提示。

        谈起“智慧环卫”的效果,垃圾转运车司机刘春民坦言,平台刚启用时,大家没意识到它的厉害,个别人偷懒,不按照规定作业,结果指挥平台很快打来电话询问,并提出违规处置意见。

        如今的小屯村,风吹绿野、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

        “这风光来之不易呀!偶尔也有村民陋习难改,随手将垃圾丢在街上,如果有人见到了,会拍下照片发在村里微信群曝光。”吴小山感叹,垃圾分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工作在提升,村民也在进步。

        “与群众期盼相比,我们目前的垃圾分类只能算‘粗放型’,路还长着咧!”任县县委书记李海林说,今年,全县要新增3个垃圾堆肥处置中心和一个垃圾制沼气项目,力争两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全覆盖、无盲点。